热搜新闻

人物景观|香莲寺的衰与兴

2022-06-08 0

香莲寺的衰与兴

封国生

 

香莲寺坐落于行唐县城西北隅,坐北朝南,面积约6500平方米,是行唐县迄今一直未曾中断佛事活动的宗教场所。

香莲寺的始建历史非常悠久。据清代《行唐县志》载,其始建年代为北宋宣和年间,在各种史料、文物均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后来的许多有关文章都采用了这一说法。然而在2004年10月重建香莲寺开挖大雄宝殿地基时,出土了一方弥勒佛像底座,其内容为东魏天平四年几位比丘(和尚)为寺内捐造弥勒佛白玉像一躯,且明确记载该寺为“显明寺”。按,佛像既为该寺捐造,即说明其寺已经存在,故当时称为“显明寺”的始建年代是早于造像年代的。东魏天平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所创立的年号,其在位时间仅17年,却先后使用过4个年号,即“天平”“元象”“兴和”“武定”,“天平”即其创国初期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其纪年为公元534-538年,“武定”之后,东魏即为高洋所建立的北齐所灭。据此推算,显明寺的始建年代应早于天平四年即公元537年,距今至少已达1480年以上。

显明寺是何时、何原因彻底被毁的,各种史料均无记载,但据寺址近年重建中出土的残损佛像及建筑构件判断,应与历史上的灭佛运动有关。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重大的灭佛运动共有4次,分别发生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史称“三武一宗”)时期,4次灭佛均以拆佛寺、毁佛像、收寺产、活埋僧众或强令僧人还俗为主要手段。显明寺毁于何时,除北魏建国早于东魏可以排除,其余3次均有可能。但据寺址内出土文物除人为砸坏而细部均仅有较轻残损的情况看,似乎不可能是北周时期,因为北周建国距东魏仅数十年,出土文物不应有一定程度风化残损。另外,行唐城内另一古老寺院封崇寺已有证据证明在唐武宗灭佛时予以毁坏,显明寺似乎也难逃此劫,定为唐武宗时曾经圯毁应该比较切实。

至于显明寺后来几经重建,大多因史料缺乏无可查考,唯一可追溯的是北宋宣和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香莲寺。众所周知,宣和是宋徽宗的年号,而宋徽宗是崇道抑佛的,香莲寺当时能够重建已属不易,所以其建筑规模应该不大,延至后世的“大殿3间,前殿3间,钟鼓楼各1间,僧舍4间”的建筑规模,大概就是宋代规模的格局。此次重建,极有可能是在一片废墟上进行的,这也是后世更改寺名并记为“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的主要原因。

至于该寺为何近代人们均称为“姑子庵”,民间曾流传过一个说法,说是该寺原先一直是由男性僧人主持的,而女性僧人(比丘尼,俗称尼姑)则住在另一处寺庵。但因尼姑所居的寺庵地临要道,是各地僧众赴五台山朝拜中途打尖的“歇脚寺”,来了僧客由尼姑出面招待极为不便,所以经协商两寺进行了对调,原尼庵的尼姑进驻了香莲寺,民间也就将香莲寺改称为“姑子庵”。

1942年,香莲寺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破坏,寺庵被毁,尼众只得靠耕种几亩薄田勉强度日。其时,寺址树木丛生,杂草遍地,极为荒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庵内尼姑仅剩能玉1人。合作化时期,当地领导也曾多次劝其入社,但能玉一直坚守庙产,不予加入,故直至其去世,能玉法师仍为全县农户中唯一非“社员”身份的人。

香莲寺的再度繁盛,是在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90年代初,行唐实施“五开”工程,县城面积迅速扩张,新规划的龙州大街需占用香莲寺部分土地。当时,能玉法师坚持不肯出让。后经省、市佛协协调,能玉同意占用其少量土地。县委、县政府为落实国家宗教政策,于1995年制定了香莲寺重建规划,并筹集资金,于1997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观音殿、僧舍和围墙的建设,并从五台山请来照池法师主持寺内事务。照池法师捐毕生募化所得40多万元,另有900余名信众捐款70多万元,并经外地佛教界赞助,二期工程大雄宝殿、天王殿及照壁等相继完成,寺院至此始初具规模。现任住持常乐法师自2015年初就任以来,积极协调各界力量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已完成了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及佛堂、斋堂、客堂、回廊、僧房和各种配套建筑的建设,山门、钟楼、鼓楼和佛舍利塔的建设正在施工之中。至此,香莲寺的重建已基本完成,规模、规格均大大超过了其历史鼎盛时期,充分体现了国盛文兴的社会发展大势。

2007年大雄宝殿落成后,我应僧众之托,曾为其撰写碑记,现抄录于此,以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因当时资料匮乏,故碑文也将香莲寺始建年代定于北宋宣和年间,与史实不符,应以纠正。

 

重建香莲寺记

 

志载,香莲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迄今已八百八十余年。期间,行唐域内佛刹遍布,及至清代,犹存佛寺五十多座,其中规模宏大者有之,位置显要者有之,香火繁盛者有之,然时过境迁,俱已荡然,而香莲寺地仅数亩,庵止一楹,肇建于崇道轻佛之朝,偏居于地僻境荒之隅,延续于战乱年馑之世,独能炉烟不绝,磬音未断,实为异数也。唯年深岁久,日渐荒圯,唯赖前任住持能玉法师数十年茹苦含辛,勉力维持,尚得存此一方净土。

所幸星移物换,万象更新,国臻大治,民庆小康,本寺亦得光大之缘。县委、县政府关心支持佛教事业,迎请五台山比丘尼释照池法师驻锡本寺。法师以振兴禅林、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为己任,立志除旧布新,重建本寺,捐毕生积蓄四十多万元,并不辞辛苦,广为募化,积十年之功,共集九百多名信众善款七十多万元,全部用于本寺重建。得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广大信众积极襄赞,尼舍、宝殿、山门、照壁先后落成,崇阁宏伟高大,诸佛法相庄严,荒陋小庵遂一改旧貌,渐呈规模,广大信众自此有一顶礼膜拜、诵经参禅之所,其于兴教弘法,功莫大焉。

寺名香莲,当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之意欤。夙闻佛经有“六和敬”之旨,今佛教界又有新“六和”之倡,如此,则佛说和敬,民望和乐,国倡和谐,教义、民心、国策相契矣!善恶荣耻,存乎一心,唯镜台常拭,菩提常新,善缘常结,方不负此世此时,此土此民。世间僧俗,宜共勉耳。是为记。


佛历二五五一年三月立

公元二00七年

行唐县文化馆
电话:0311---82661611 13165581279
邮箱:1125272639@qq.com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