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新闻

文化传承续根脉丨走进杨村秧歌

2023-09-18 0

       说起行唐的非遗,不得不提杨村秧歌。大家听到的这天籁般的歌声就来自千年古县、革命老区的行唐县上碑镇杨村,一个只有700多人的小村落。在这里,悠远厚重的底蕴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杨村秧歌”文化。

       杨村秧歌,起源于东晋时期,是一种集做、念、唱、打于一体的地方民间传统戏剧。角色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类,发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末年村里已建有戏班,至清朝中期发展壮大,声名远及周边地区。杨村秧歌流传下来较完整的剧目主要有《打经堂》、《双红大上坟》、《丁郎寻父》等30处。内容贴合生活实际,浅显易懂,乡土文化气息浓厚。在历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杨村秧歌在县内外唱响了“行唐第一班”的名号,经常应邀外出表演,并传艺授戏,在民间技艺大赛中屡获一等奖,并得到国家及省市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杨村党员群众群策群力,为杨村秧歌传承发展注入了更大动力,更多活力。2013年,杨村秧歌成功申列河北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行唐民间文化研究者安素娟主编了100多万字杨村秧歌,作为省内仅有的同类系统性著作出版面世,完整梳理杨村秧歌的起源发展,并收录50多个优秀剧目,为该剧种的保护和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安素娟:“杨村秧歌传承了上千年,老百姓在苦累劳作中唱,在红白喜事中唱,在这农闲季节里更要唱。我的父亲唱了一辈子秧歌,他不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戏台上,总是声情并茂的表演。耳濡目染吧,我也爱上了杨村秧歌,我搜集整理出版了《行唐杨村秧歌》这套书,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杨村秧歌,让这种传统民间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村秧歌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在创新发展之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2012年,为纪念中央工委进驻行唐上碑镇65周年,新编乐曲《中央工委在上碑》在县内外大受好评。2022年6月,在省市帮助下创作排演的廉政文化主题秧歌小戏《归》,使秧歌音乐层次更丰富,情感抒发更细腻。该作品参加石家庄市“清风伴我行”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在线上引发热烈反响,并在河北省“双争”有我好戏连连线上投票活动中排第三名。这些新剧目,不仅弘扬了忠孝节义等秧歌戏一贯承载的传统美德,还促进了文化遗产与党史学习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增进了邻里和睦,维护了村庄团结,将文明乡风唱进村民的心田。 

       2021年以来,杨村抓住行唐打造上碑镇文化产业片区的机遇,围绕“杨村喊你来唱戏”的主题,在各方支持下,挖掘特色文化价值,打造杨村秧歌的品牌。为此,提取秧歌的经典元素,融入村落文化,塑造村庄主路一带、水塔戏台一星、村道农家“多节点”共同构成的文化空间,促进村内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新的网红打卡地基本形成,使杨村成为县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品村。 

      杨村秧歌历千年而长青,将感染激励更多的人传承老区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行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来源:行唐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这里观看视频


行唐县文化馆
电话:0311---82661611 13165581279
邮箱:1125272639@qq.com

To Top